推荐者
韦传敏 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深圳市长桑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聚焦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曾在华为工作17年。
推荐文
联接的演变
在我从amazon上下单买了《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这本书并阅览第一遍后,就感觉没有一下子看透。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信息量已经超出我的知识结构可以充分理解的程度,诸如书中所描述的各种概念,各种理念等。当书享界希望我写一篇介绍此书的文章的时候,我居然很快就答应了——主要原因是原华为同事邓斌介绍我进入书享界,我也希望有所回馈,不负信任。
当年我离开华为自己创业,做的是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的事业。而邓斌希望我能够将这本书与可穿戴设备联系起来做一个介绍,又正好就是我关心的话题——能够充分地表达我对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与内涵的理解,是我的责任与追求。
对我来说,这本书传达给我的理念主要凝聚为如下观点或者可以被认为是整本书的主题:传统物理学旨在了解能量的流动是如何转化为运动之变化,社会物理学旨在了解想法和信息的流动是如何转化为行为之改变。物理世界依靠能量的交换来构建,而当今人的社会,是依赖信息的交换来构建。
比较巧合的是,华为轮值ceo郭平在欧洲4.0上的发言提出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正在从‘人与人’的联接,演变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接,可以预见,未来10年通信的发展重点在物与物的联接,且偏重移动场景”的观点,正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结合这样的观点,我将简要阐述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一、“智慧社会”的基础是“人与人”广泛的联接,而教育是构建“智慧社会”一处的可能障碍
我认为,人类的想法和信息交换过程,通俗地讲其实就是通信的发展过程,可以描绘成以下的场景:刚开始人类通过身体的各种要素进行沟通,包括语音,动作、气味、接触等等各种方式,在人的行走的范围内(大约在15公里之内)交换,有人认为这也是形成村落的范围的场景。之后很长时间,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逐渐地形成了城镇直至大中城市。人与人的信息交换主要通过人口的聚集和迁徙来进行,其限制条件主要是人的行走半径和交通工具的发展,这正是物理世界的能量运动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反射。当人类发明了各种能量的转化方式——主要是蒸汽,电力,内燃机的发展之后,人类的信息交换距离和速度也伴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而迅速铺开。
直到20世纪末,pc的出现以及网络发展为全球互联网的结果,构建出第一代互联网,虽然总共有将近10亿台pc联网,但是这次互联网的参与者和数量还是基于pc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从2007年开始,iphone/android手机出现,形成了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全球52亿台智能手机的数目,使得参与者接近全球人口(去除未成年人和老人)。
以上是“人与人”交互的简单发展历程,而这个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过程。可以说人类的想法和信息的交换很长时间受到物理世界的能量运动限制的局面,被pc及互联网的出现一朝打破。
有一点我觉得有必要申明,就是我认为“人与人”的联接中,人们可能还没有认识到构成智慧社会的主要障碍之一是教育。经济发展与分配的不平衡,导致贫困的地区的人民和低收入者在受教育水平上处于低水平并形成恶性循环,还有处于我们盲区中的各类“现代文盲”(信息获取存在障碍的人),在获取信息和参与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在“智慧社会”里,要求“人与人”的交往是对等的,因此,受教育水平低和“现代文盲”将会在智慧社会中处于劣势,有可能会被淘汰至“智慧社会”的低端甚至被排除在外。
二、“人与物”的信息交互是智慧社会的真实反应,也是可穿戴设备的研究和产品化方向
我们所看到的和所理解的人类的想法和信息,从目前认识上说基本上集中在声音(听觉)和图像(视觉)这两个层面。在动物世界里面,因为没有语言文字,所以依赖于气味、接触等方式产生想法和信息交换方式应该是常见且有效的。对于人类,亦不排除气味和触摸在人类交往中的作用;只是按照当下的理解,这种作用相对对于语言文字来讲应该是没有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人类不断探索对自身的理解,如对基因研究和对神经系统研究的深入,将最终能够探明人类的意识/智慧的产生和交换的原理与规律,届时我们的理解将是深入而完整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在研究信息交换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声音和文字图像的突破和发展,对于如气味和感触方面的功能与力量还处于初始阶段的研究中——而这可能就是“人与物”交互的最终实现方式,现在异军突起的可穿戴设备也是“人与物”交互的最直接的产品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可穿戴设备的最终目标或使用场景是对人体的深度理解,是在人类意识/智慧产生和交换过程中,从气味、感触等方面丰富人类的想法和信息交换的手段,也是让人的意识/智慧能够真正地摆脱物理世界的能量交换的限制,形成真正的对“物理世界”的真实理解。
三、智慧社会还包括物与物的信息交换,也就是智慧的物理世界
从ibm提出“智慧星球”的概念开始,各个国家与组织都在思考和发布自己的智慧战略,包括欧洲的工业4.0,中国的“制造2025”或者“互联网+”,都是希望通过把生产设备和工具进行智能化,从而加入到信息交换的智慧社会中。“智慧社会”是通信模式的发展结果,通信模式正从“人与人”的联接,转变为“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的相互联接模式。而“物与物”的联接,是物理世界的智能化和网络化。万物的互联,拓展了“智慧社会”的联接范围,也是“智慧社会”的想法和信息将不再受到能量交换的限制,达到无所不在的一种智慧高度。
韦传敏 2015年5月
书享界第39期 |《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
作者:[美] 阿莱克斯·彭特兰(alex pentland)
译者:汪小帆、汪容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3月第1版
页数:254
作者简介
阿莱克斯•彭特兰(alex pentland)
全球大数据权威、可穿戴设备之父、mit人类动力学实验室主任。
在近30年执教生涯中,彭特兰培养出了50余位博士,其中一半成长为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1/4成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1/4成为业界相关领域的中坚力量;比如谷歌眼镜的灵魂人物萨德•斯塔那(thad starner)等。彭特兰的实验室孵化出了30家以上的高科技企业,比如专注于社会测量的sociometric solutions公司。
在全球计算科学领域,彭特兰是被引述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之一。2011年,《福布斯》评选他为全球大数据权威,《新闻周刊》称他是“改变20世纪的100位美国人”之一。2012年,他关于大数据应用的文章获得《哈佛商业评论》的麦肯锡奖。2008年和2013年,他的研究成果更是两度摘得《mit科技评论》“年度十大突破性科学技术”桂冠。
内容简介
大数据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当收集海量数据已不再是难题,我们应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到底怎样才能站上数据之巅,成为数据的主人?也许此时此刻你正佩戴着智能手环,精心收集与自己健康有关的多种数据。但在可穿戴设备之父阿莱克斯•彭特兰眼中,将可穿戴设备与健康追踪归类在一起是十分狭隘的。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虽没有被你穿在身上,却依然可以将你与这个世界数据化的可穿戴设备。在这些可穿戴设备的帮助下,我们将成为“预言大师”,准确地预测谁在牌桌上耍诈,谁能够取得谈判的胜利,甚至自己能否与约会对象擦出火花。
书享界是一个崇尚“信息碎片时代回归深度阅读,以书为桥梁作跨界交流”的读书分享平台,每星期六晚上20:00向书友推荐一本好书,欢迎广大书友订阅,订阅后也可查阅历史推荐。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太阳成集团-太阳成集团tyc539 » 书享界第39期 | 如何解读华为“全球联接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