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的版权声明
来源:蓝血研究(lanxueyanjiu),书享界(readsharecn)
书享界导语
以下为两人演讲全文:
乱云飞渡仍从容
——2021华为分析师大会徐直军发言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上午好!
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2021年华为分析师大会,我有两年没有和这么多老朋友会面了。今天在现场和线上,可能还有很多新的朋友。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讲讲华为下一步将做一些什么,也希望有机会跟大家来探讨一些问题。
3月31日,华为发布了2020年年报,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8914亿,同比增长3.8%,净利润6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总体来讲,在发生新冠疫情,同时华为受制裁的情况下,2020年的业绩还是符合我们的预期的。同时,由于我们采取了大规模的储备策略,经营活动现金流仅为352亿人民币,这也是符合预期的。
从整个公司的业务情况来看,运营商业务保持稳定,实现了销售收入30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2%;企业业务借助行业数字化转型保持较好的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00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消费者业务方面,去年受到制裁的影响,手机收入下滑,但我们进一步完善了pc、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等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战略布局,我们叫“ 8产业”,收入增长65%,未来这也是我们重点去打造的业务,消费者业务总体实现428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
2020年,华为为了求生存,解决制裁下的供应连续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支出人民币1418.9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5.9%。
面向未来,华为将持续围绕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进行突破性研究,以愿景和假设为牵引、识别产业需求并攻克世界级的难题。
刚刚,我们也展望了2030年面临的挑战,这些技术挑战是全球产业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华为,会努力去解决一些挑战,但更多的挑战需要靠产业界共同的努力、共同的投资和共同的协作才有可能去解决。
2020年,华为承受了非常多的关注,我们认为,2021年仍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但也是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逐步清晰的开始。因为去年,我们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应对不断的制裁,今年,我们应该有一些时间来逐步讨论未来该如何走,向何处去?
在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我们面向未来关键的战略举措,主要有五个方面:
-
优化产业组合,增强产业韧性
-
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定义5.5g,牵引5g持续演进
-
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
-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社会
-
努力解决供应连续
下面我用一点时间,简单介绍一下这五项关键战略举措。
第一个举措,优化产业组合,增强产业韧性。对华为来说,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疫情的反复,还包括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韧性是我们的基本指导原则。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在优化产业组合,以此来增强我们的产业韧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软件。强化软件主要从两点入手,第一点就是提升软件工程能力。2018年11月底,华为董事会通过一个决定,投资20亿美金来提升华为公司的软件工程能力。到现在将近2年多时间了,整个软件工程能力的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我们也会继续坚定不移地投资下去,在五年的周期内把整个华为公司的软件工程能力提升一个台阶。也正是由于这两年来取得了成果,我们希望进一步利用软件能力的提升来减少对芯片的需求和依赖,同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第二点是研究在软件产业方面还有哪些机会,一旦找到这些机会,我们就会加大投资,提升软件与服务的收入占比。我们最近对云与计算bg的组织和干部进行的调整,就是因为我们认为云的核心是软件,希望以此强化软件方面的组织,使得它和硬件解耦。同时加大投资,更好地面向未来,来实现软件产业的增长。
2、开创和加大对于先进工艺依赖性相对较低的产业的投资。例如,一直以来,我们投资的光技术主要用于通讯,后来发现,我们的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光通信,也可以用于通信之外更多的领域,包括光桌面显示器,车载抬头显示,激光大灯,还有光纤传感器等。总体来讲,我们用这些技术拓展新的机会,开创新的产业,但不做产业界已有的东西,我们希望以创新的产品形态来满足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
3、持续加大智能汽车部件产业的投资,尤其是自动驾驶软件。我们认为不管是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还是汽车的四化,核心是自动驾驶软件能不能真正让汽车实现自动驾驶,并在未来进一步实现无人驾驶。我们希望通过强力投资自动驾驶软件来推动汽车行业的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推动汽车行业和ict行业走向融合,为华为带来长期持续的战略机会。华为的定位是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我们的战略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最近余承东也在尝试怎么帮助车企卖好车。我们致力于投资自动驾驶软件,目标是实现汽车的无人驾驶,一旦实现,就将颠覆跟汽车相关的几乎所有产业,这也是10年内可见的最具颠覆性的产业变革。
第二个举措,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定义5.5g,牵引5g持续演进。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共发布了超过140张5g网络,5g用户数超过了3.3亿,全球5g网络建设进展超预期。但我们清楚,要想实现5g的商业成功需要5g to c,就是5g怎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5g to b,即5g怎么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两者并行发展。
首要的是加大5g to c的发展力度,加快消费者用户数的发展,加快用户从4g向5g的迁移,让5g网络承载更多的流量。同时加快完善5g to b的太阳成集团tyc539的解决方案,加强5g to b的规模性商业化进程,实现5g的社会价值。在5g to b方面,截止2020年,华为参与了全球超过3000多个创新项目的实践,与运营商、太阳成集团的合作伙伴一起在20多个行业签署了1000多个5g to b的项目合同。目前5g to b的进展主要在中国市场,华为参与了其中绝大部分项目,其中,在制造、钢铁、煤炭、港口等行业已经有较大的进展,实现了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价值, 5g to b的价值正在慢慢体现。基于这些实践,2021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好适应行业的关键需求,如:高可靠网络连接、大的上行容量、时延保障确定性,以及适应企业海量、小规模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优化等服务能力,让更多的企业、让更多的行业、更快地从5g to b中获益。
基于目前这些商业实践,我们也发现,5g走到今天,并不能满足各行各业的全部需求,我们认为,5g的标准还要持续演进,才能全面发挥5g核心技术的价值。在华为mbbf2020上,我们提出了5.5g的愿景,这是5g下一步发展的里程碑。5g原来主要针对的是三个场景:一是大带宽,二是多连接,三是低时延,我们希望5.5g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应用场景,分别是ucbc(上行超宽带)、rtbc(宽带实时通信)和hcs(通信感知融合)三个新场景。
ucbc场景支持上行超宽带体验,在5g能力基线,即峰值带宽250mbps基础上,上行带宽达到10gpbs以上,实现40倍以上提升,满足企业生产制造等场景下,机器视觉、海量宽带物联等上传需求。在面向消费者的4g、5g网络,下行比上行更重要,但面对各行各业,有些场景上行比下行更重要,所以要强化5g上行的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至少扩展40倍,甚至更大的带宽。
rtbc场景支持大带宽和低交互时延,能力目标是在给定时延下的带宽提升10倍,打造人与虚拟世界交互时的沉浸式体验,比如xr pro和全息应用等。
hcs(通信感知融合)场景。我们期望5.5g能够支持通信和感知融合,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低功耗室内定位服务。很多人可能有感觉,一旦开车开到室内停车场导航就不行了,但是,如果用5.5g覆盖,就可以享受更好的定位服务,因而更好的停车场导航。
5g走到今天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可以沿着5g继续向前,先定义5.5g,从三个场景扩展到六个场景,更好地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第三个举措,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华为手机业务由于美国的制裁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对消费者的承诺没有改变。我们将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智能家居、智慧办公、智慧出行与运动健康,以及影音娱乐等高频应用场景,持续打造全场景、个性化的无缝体验。基于harmonyos,hms,华为与开发者、生态太阳成集团的合作伙伴一起持续丰富硬件和服务两大生态。
这里特别要说明是华为harmonyos,这是一个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目前,该操作系统已经在华为智慧屏、智能穿戴、车机设备已经开始应用。接下来,harmony os将会在手机上应用,目前已经有20家硬件厂商、280家应用厂商共同参与生态建设,预计2021年会有40 主流品牌、1亿台设备成为harmonyos体验的新入口。
华为将继续打造全球化生态,hms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截至2020年底, 全球注册开发者超过230万(海外开发者30万),基于hms core的应用数量超过12万个,上架华为应用市场的海外应用数较2019年增长超过10倍,服务全球170 国家/地区、超过7亿华为终端用户。
第四个举措,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社会。这段时间无论是碳达峰、碳中和都特别火热,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华为积极支持并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战斗之中,我们认为这是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战斗,华为最大的价值是通过技术创新,帮助各行各业持续降低能源消耗,着力实现低碳社会。如果华为自己要实现碳中和,我们可以去投资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华为消耗了多少电就发多少电来实现碳中和。但我认为这没有发挥华为的优势,华为最大的价值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去帮助各行各业降低能源消耗,不断降低华为销售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对能源的消耗,以此为整个碳达峰、碳中和,实现低碳社会做出华为独特的贡献。
我们的确也采取了一些行动。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1、传统的无线基站的站点能源效率是60%,华为通过把机房换成室外机柜可以提升到90%,如果设备全部上杆,能源效率就可以提升到97%,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2、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数据中心怎么降低能耗,所以我们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和智能调优技术使pue从传统方案的1.4降低到1.2,降低到1.2是什么概念?就意味着1500个机柜的数据中心每年可以省电1300万度。3、我们一直在做电动车的三电系统,华为通过为电动汽车提供多合一电驱动,将电驱动系统的能效从86%提升到了89%,提高了3个点。这意味着电动车的续航可以增加4.5%。4、电子产品都有电源模块,需要把380v或者220v转化成直流,直流再转化成直流,所以电源板块的转换效率也是设备耗能的关键。目前华为提供的高密高效的模块电源能效可以提升4%,功率密度提升50%。
第五个举措,努力解决供应连续。我知道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关注,受美国制裁以后,华为能不能持续活下去?华为供应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家都知道,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流程非常复杂,需要非常高的研发投入与资本支出。在此背景下,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全球产业链,不同地区根据其自身优势在产业链中发挥不同作用,促使半导体产业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并降低了产品价格,使全球企业和消费者受益。假设未来没有全球产业链合作,而是在每个地区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本地产业链,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发布的报告《在不确定的时代加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全球将需要增加至少1万亿美元的前期投资,并将导致半导体价格总体上涨35%至65%,继而导致消费端电子设备成本上升。大家很清楚,事实上,目前,芯片代工价格的上涨正在进行中。如果芯片代工涨价,芯片就要涨价,消费电子产品就要涨价,所以未来几年,涨价是可以预计的事情。
过去两年,美国对华为的三次制裁,对华为的伤害是很大的。但是,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伤害更大,破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信任体系,迫使更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考虑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问题。目前我们就看到,欧洲、日本和中国都在加大半导体投资,特别是,欧洲明确强调要实现半导体的自主。去年12月,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在内的17个国家发表了关于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的联合声明,决定投入巨资发展欧洲的半导体能力。
另外一个方面,由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造成全球企业恐慌性的备货,特别是中国企业,由原来的零库存,到3个月、半年,甚至越来越长的备货周期。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备货策略可以应对不确定性。但是多年来,全球产业一直在追求供应链零库存,并为之努力,但这种恐慌性的备货,是造成今年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和供应短缺的核心因素。本来大家原来都是零库存,正常运转,现在每个企业备货一个月基本都乱了。所以今年半导体供应紧张的原因,就是美国对华为制裁,造成了全球企业恐慌性备货。美国对华为公司及其他公司的制裁正在演变成全球、全行业供应短缺的问题,未来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也未可知。
我们认为解铃仍须系铃人,要让半导体产业回归正常的秩序,避免更大的危机,根本的答案是共同重建全球信任,尽快恢复全球产业链的合作。我呼吁全球领导人们充分重视潜在的巨大风险,发挥他们的政治智慧,共同重建全球信任、尽快恢复全球产业链合作。
如果我们整个全球产业链能够重建信用,恢复合作,发挥全球产业链的优势,我们华为的问题也许也能够解决。
最后,华为依然坚信数字技术的创新,可以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带来新的太阳成集团tyc539的解决方案,华为希望通过持续创新,与客户及伙伴开放合作,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让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加速到来。
1
未来十年面临9大技术挑战
——2021华为分析师大会徐文伟发言
△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参加第18届分析师大会。
刚刚过去的一年,疫情、全球化,整个世界都经历了巨大的挑战。今天,我们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有未知,有憧憬,ict产业也面临新的挑战,亟需新一轮的突破。
人口与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
联合国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将有86亿人口,65岁以上的人超过12%,25岁以下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成为社会发展的挑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希望活得好,活得长,走的安。
另外,全球能源消耗正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报告显示,自18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增长了22倍,其中化石能源占比高达85%,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预测,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50%;电气出行将成为主力,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超过50%;ai将改变一切,家用智能机器人使用率超过18%。ict 技术在未来十年内,有潜力通过赋能其他行业,帮助减排全球碳排放的20%。
同时,我们对未来又充满着期待,不断的突破极限。
我们希望,摆脱身体的限制,提升感知能力。虽然手机现在已经达到100倍变焦,但是,离生物界的差距巨大。如蜘蛛,在物体轮廓和运动计算上远远超越人眼。那么,能否学习蜘蛛的眼睛?我们就可以制造出满足自动驾驶需求的更好的摄像头。
我们希望,超越生物的智慧,发展新型计算。现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但是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困难,功耗大,有时却比不过蚂蚁。蚂蚁用0.2毫瓦的功耗,就可以做很多事,包括筑巢,交朋友,甚至打架和养蚜虫等,我们是否可以深入学习和借鉴生物的运作方式,从实现简单的智能开始发展。
我们希望,跨越空间的障碍,实现身临其境。当前5g通信,远远满足不了身临其境的交流诉求,我们要发展更快更低时延的网络,支撑真人级全息通信。
我们希望,拓展认知的极限,开发介观器件。科学家使用计算的方法,实现分子、原子层面的设计与组装,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大幅提升芯片、器件的性能。
从世界构成的三要素,理解未来的挑战与方向
物质、能量、信息是世界构成的三要素,是我们把握未来挑战和方向的出发点。物质是本源的存在,能源是运动的存在,信息是联系的存在。
下一个十年,联接数量将达到千亿级,宽带速度每人将达到10gbps,算力实现100倍提升、存储能力实现100倍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超过50%。围绕息和能量的产生、传送、处理和使用,技术需要不断演进。
基于这些预测与假设,接下来我将谈谈未来十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挑战1:定义5.5g,支撑未来千亿规模的多样性联接
第一个挑战,就是万物互联的挑战。我们不仅要联接所有的人,还要联接海量的物,而连接物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当前5g定义的三大场景很难支撑多样性的物联场景需求。比如工业物联的应用,既要海量连接,又要上行大带宽,必须在embb和mmtc之间增加一个场景,命名为ucbc(上行超宽带);有一类应用,既要超宽带,也要低时延和高可靠,必须在embb和urllc之间增加一个场景,命名为rtbc(实时宽带交互);在车联网中的车路协同,既需要通信能力,又需要感知能力,必须新增hcs场景(通信感知融合)。
因此,必须从5g场景“三角形”变成5.5g场景“六边形”,从支撑万物互联到使能万物智联。
挑战2:在纳米尺度上驾驭光、实现光纤容量指数级增长
5g联接的挑战在数量,光纤联接的挑战在容量。
今天一根光纤承载100万人观看4k视频,2030年要承载100万人欣赏mr(混合现实),单纤容量要提升10倍,超越100t。
首先是光收发激光器,采用高调制器件实现2~3倍的波特率提升;同时采用新的调制编码和算法,实现容量的倍增。薄膜型高带宽调制器是发展方向。
其次要研发宽带、低噪声、人工可控的新型光放大器,以实现超长距的可靠传输;关键技术是接近量子极限的光放。
第三是光网络的动态控制能力,把波分网络改造为“同步”系统,提升抗干扰能力并通过计算实现光资源的高效利用。微腔光频梳是关键。
在更远的未来,还需要研究sdm(空间分割多路复用)等新型光纤和光系统,实现单纤容量百倍增长。
挑战3:走向产业互联,网络协议必须优化
今天,网络支撑的主体是百亿级的消费互联。2030年,网络支撑的主体是万亿级的产业互联,网络协议面临三个考验。
第一是确定性。需要确定性时延保障能力,通过“网络演算新理论和协议”,将当前尽力而为的网络时延,变为可提前计算的确定时延。
第二是安全性。万物互联的场景下,安全防御体系提出严峻挑战。无人机、摄像机、边缘计算、传感器等大量外挂设备,引入了新的不安全因素,必须构建端到端的内生安全框架和协议。
第三是灵活性。千行百业的需求是多样的,有的需要ip地址长一点,有的需要短一点,必须将固定长度的ip地址,扩展为可灵活定义语义、语法的新ip协议。
挑战4:通用算力远远跟不上智能世界的需求,必须打造超级算力
智能世界,联接决定了广度,那么计算决定了强度。
面向2030,算力需求将增长100倍。但当前,单核cpu性能每年提升率已从50%下降到10%,并且,通用计算在特定领域效率低下,如何打造超级算力,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一,数字计算从通用走向专用,走向多种计算架构共存的异构计算,各种cpu、gpu、xpu同时存在。
第二,模拟计算将在特定领域展现优势。光子计算将应用于信号处理、组合优化、机器学习等领域,尤其是针对无线massive mimo和光通信领域将有极大应用场景。
挑战5:从海量多模态的数据中高效地进行知识提取,实现行业ai的关键突破
智能世界离不开ai, ai应用碎片性与ai的可信问题不可回避。
ai模型的通用性是解决应用碎片性的关键。通过大量无标注的数据和更大的模型,从全监督到自监督,构建通用的ai系统,这是当前需要突破的方向。
其次,把ai与科学计算交汇,这也为ai应用走出碎片提供了大用场。ai为科学计算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新工具,而科学计算的严谨体系也有助于提升ai的可解释性。
可信ai,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特别是人命关天的关键领域,如无人驾驶,必须解决从相关性到因果性的难题。
挑战6:突破冯诺依曼限制,构建百倍密度增长的新型存储
存储面临两大问题是存得下、用得好:
第一,要存得下。单位空间和能耗下的存储密度要提升100倍,而当前介质技术受限工艺、功耗限制,无法支撑。未来存储系统要突破新型大容量低时延内存技术,突破dna存储、高维新型光存储等超大容量介质技术,突破超大存储空间模型和编码技术,打破容量墙。
第二,要用得好。未来存储系统的数据访问带宽将从tb级到pb级、访问时延将从ms级降到us级,性能密度须百倍提升。冯诺依曼架构下,数据要在cpu、内存、介质之间移动,而当前pcie、ddr带宽速度远跟不上外部网络的性能增长。未来存储系统要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的限制,从以cpu为中心,转向以内存为中心、以数据为中心,从搬移数据转向搬移计算,打破性能墙。
挑战7:将计算与感知结合,实现多模交互的超现实体验
智能世界的要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我认为,2030年,超现实体验将成为现实。
超现实体验,这就需要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无缝融合。并能够准确的感知和还原世界,在虚实结合的世界中理解用户的意图。必须打通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实现人与数百种边缘设备之间的多模交互。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将用户所处的环境整体作为一个超级计算机对待,依托语言、触觉、光感、脑机等多模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和传输,识别用户意图,并通过裸眼3d、全息投影、ar隐形眼镜、数字嗅觉和数字触觉等技术呈现给用户。
挑战8:通过连续性的健康监测实现主动健康管理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更多慢性病。据统计,85%的死亡是由于慢性病,而慢性病必须进行实时检测。必须攻克需要医疗级水平的可穿戴设备,如无创血糖,连续血压,连续心电等车辆。以血压检测为例,光学传感器,能够比ppg提供更准确的脉搏波,为血压建模和算法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输入。结合云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个人打造一个完整个人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主动健康管理。通过脑机接口、肌电接口、可穿戴机器人等,从被照顾到自主管理,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挑战9:构建智慧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发电、绿色储电和绿色用电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同时也带来了发电、储能以及用电的新挑战。
从发电来看,从集中式向分布式演进,意味着发电系统更靠近用户,过去是纯用电场景,今后也具备自发电能力,这样就产生了更多的双向能源节点,电网更具备了网络特征;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多能互补特征,间断式供电特征,使新能源成为主力电能,存在巨大挑战。
从储能来看,过去只有发电和用电,能源是用多少发多少,未来新能源为主体的发电,必须有储能的缓冲池,这使得网络更复杂了。必须实现低成本、零碳排放的大规模储能,并通过智能调度,最大限度利用绿电。
从用电来看,必须推进综合智慧能源,实现住宅/建筑/工厂能源管理系统、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城市。
因此,必须构建一张智慧的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发电、绿色储能和绿色用电,这涉及几个关键技术:
第一,管理技术。大数据、ai、云等ict技术与能源互联网融合,通过能源云 能源网,实现比特管理瓦特。
第二,控制技术。通过电力电子能源路由器,实现能量双向流动和功率智能分配,构建能源网络的智能控制器。
第三,储能技术。发展新型储能技术,如新型电化学、氢能等,满足不同场景的能量存储需求。
第四,电力电子基础技术。新型化合物功率半导体,包括面向中高压的sic/金刚石和面向中低压的gan技术,实现能源部件进一步高效和小型化。
以上就是我们从ict产业视角,提出的九大技术挑战与研究方向,也是我们对智能世界2030的期待,我们希望实现联接更强、计算更快、能源更绿。
以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机制,跨越挑战
为了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以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汇集全人类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必须以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机制,跨越挑战。工业界必须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用工业界的挑战和世界级难题牵引科学研究方向。
想象未来靠科幻,创见未来靠科技。必须把工业界的问题、学术界的思想、风险资本的信念,整合起来,协同创新,共同打造智能世界2030。谢谢大家!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太阳成集团-太阳成集团tyc539 » 华为未来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