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的版权声明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作者:吴春波,华夏基石大师塾首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华为顾问
《北国之春》发表于2001年4月24日,它其实是任正非的一篇考察报告。
点此:
2000年后的任正非遭遇了事业和人生的极大挑战。在2000年之前,华为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而到了2000年之后,华为增长势头急转直下,2001年是2.27%的增长率,到了2002年,甚至是负增长。2003年之后,才恢复了之前的增长态势。
尽管在之前有所预料(任正非在里发出过警告),但适逢世界it泡沫,华为也是处境困难。
另外任正非的母亲突然意外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给任正非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经常在夜里哭,身心俱疲。
为了照顾任正非,公司就安排了一次东瀛之行,任正非一行人先后到访了日本的福冈、大阪、京都、横滨、静冈和东京,考察了日本的企业,但最初的主要动机是希望任正非走出阴影,恢复健康。
《北国之春》全文可以分为3大部分,自然流畅,从中可以感受到任正非的危机意识、人格品质和独具一格的文采
1
影响了他个人和华为公司经营
任正非出国有个习惯,除了与海外员工座谈外,再就是写考察报告。每篇考察报告几乎都是名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01年4月24日发表的《北国之春》。
本人认为:任正非是思想灰度,外表收敛,内心奔放,铁骨柔肠,家国情怀。这一点在《北国之春》一文中充分体现出来。
任正非是个“理工男”,但文笔很好。1996年华为生协(生活协会)成立“作协”,任正非是会员(共有24名会员,五位理事,作协主席为华为宣传部长朱建萍,现居美国)。综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大多数是一手锦绣文章,一手经世致用。个人的成功是一系列成功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点从任正非的一篇篇美文中可以看得出。不过任正非的写作表达能力,除了天赋异禀(其父母都是教师,其母亲是语文老师),更多是基于其后天的努力,勤于思考,勤于观察,勤于阅读,勤于写作,好文笔都是练出来的。
访日归来后,本人也曾写过一篇题为《感受日本企业的寒冬》的报告,当看到任正非的《北国之春》之后,感觉真地是天壤之别,立马把拙文放到了电脑的回收站。
2015年,华为日本代表处的苏和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我在日本读〈北国之春〉》,讲述了他将《北国之春》翻译成日文的经历。
当两位日本本土员工(翻译者)看到《北国之春》后,第一反应是:“这篇文章真是任总写的吗?是不是别人捉刀代笔?”
当日本员工看完《北国之春》后,感叹的是:“太让人惊叹了!”“太了不起了!”“对日本的认识太深刻了!”
2019年9月,任总在华为深圳总部会见日本著名歌曲《北国之春》的词作者井出博正。他告诉井出博正:“我那时写的不光是《北国之春》,我写的是整个日本,因为那个时候全世界都是经济非常困难的时候,日本人是怎么度过这个最大的困难的?我们怎么向日本人学习?” 任正非还表示,自己幼时在贫穷的贵州,《北国之春》这首歌的词曲可谓伴随了自己的成长,对他个人和华为公司经营都有很大影响!
“创业难,守成更难,知难不难。”
任正非的《北国之春》尽管是一份考察报告,但如同那首脍炙人口的日本民歌,充满了诗意与情怀,散文化的语言信手拈来,谋篇宏大,布局精巧,收放自如,潇洒飘逸,寓意深刻,窃认为可以作为考察报告的经典范文。
开篇直达主题:
“在春光明媚樱花盛开的时节,我们踏上了日本的国土。此次东瀛之行,我们不是来感受异国春天的气息,欣赏满山遍野的樱花,而是为了来学习度过冬天的经验。”
接下来是对日本社会的观感:
“一踏上日本国土,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与十年前一样:宁静、祥和、清洁、富裕与舒适。从偏远的农村,到繁华的大城市,街道还是那样整洁,所到之处还是那样井然有序;人还是那样慈祥、和善,彬彬有礼,脚步还是那样匆匆;从拉面店的服务员,到乡村小旅馆的老太太,从大公司的上班族,到……所有人都这么平和、乐观和敬业,他们是如此地珍惜自己的工作,如此地珍惜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工作似乎是他们最高的享受,没有任何躁动、不满与怨气。在我看来,日本仍然是十年前的日本,日本人还是十年前的日本人。”
文章的最精彩之处是对《北国之春》的解读,如同神来之笔:
“我曾数百次听过《北国之春》,每一次都热泪盈眶,都为其朴实无华的歌词所震撼,为优美动听的旋律所陶醉。北国之春原作者的创作之意是歌颂创业者和奋斗者的,而不是当今青年人误认为的一首情歌。”
本人也曾数十次听过《北国之春》,每一次陶醉其中,始终也认为是一首情歌,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从来也没有从那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歌词中,听出其中“歌颂创业者和奋斗者”的内涵。相信大多数人(包括日本人)也没有这样的认知。这就是人的差异!
谁能想到外表粗犷,霸气外露的任正非居然还有如此细腻的内心:
“一个人离开家奋斗是为了获得美好的生活,爱情又是美好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爱情就像独木桥一样,人家过了,你就不能过。离家已经五年,在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时候,面对自横的独木桥,真不知人家是否已经过去,心爱的姑娘可安在。那种惆怅,那种失落,那种迷茫,成功了又能怎么样?”
“由此我想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来自亲人的无私奉献,我们生活、工作和事业的原动力,首先来自妈妈御冬的寒衣,来自沉默寡言的父兄,还有故乡的水车、小木屋、独木桥,还有曾经爱过你但已分别的姑娘……”
任正非曾私下与本人讲,其夫人读到这一段后,曾追问:那个没有过桥的让你惆怅、失落和迷茫的姑娘姓甚名谁?今在何方?
作为考察报告,任正非也没忘主题,看日本,想华为,边走边看,且行且思。身在自然的春天,考察的是日本经济的冬天,深虑的是华为的冬天。如本人的一篇小文的题目:“华为:以过冬天的心态活在春天里”。
“在松下电工,我们看到不论是办公室,还是会议室,还是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张贴画,画上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其危机意识可见一斑。在华为公司,我们的冬天意识是否那么强烈?是否传递到基层?是否人人行动起来了?”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我们只是在成长。”
“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来到。我们趁着冬天,养精蓄锐,加强内部的改造,我们和日本企业一道,度过这严冬。我们定会迎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华为的春天也一定会来临。”
“创业难,守成更难,知难不难。”
这不是走马观花的赏樱之旅的游记。在任正非眼中没有烂漫的樱花,有的只是探索与思考,行为了思,行成就思,这是一次观察之旅,思考之旅,探索之旅。
过冬的棉袄是什么?现金流
任正非的这次日本之行,其实是为了调养身体。
2001年1月8日10时,任正非的母亲在昆明因车祸意外去世,而随胡锦涛外访的任正非没能看上母亲一眼,这意外的打击使任正非的身体垮了,身心俱疲惫。听他亲口讲:那几个月,晚上无法入眠,在床上哭,哭到凌晨三四点钟,哭累了,才能睡两三个小时。为了照顾任正非的身体,公司高层策划了这次日本之行。
陪同任正非出访的有:纪平(公司主管财务的常务副总裁,她是女士,很多写华为书的人都搞错了),黄卫伟(公司顾问),陈培根(公司顾问),孙萍(兼日语翻译)和本人。
出访的行程为七天,访问的地点包括:福冈、大阪、京都、横滨、静冈和东京,从福冈入境,从东京出境。考察期间,顺访了松下电工和nec。
这是本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随任正非去国外访问,能在宽松的环境里与他同行考察,受益良多,可惜的是限于个人的视野与文笔,不能写出像《北国之春》这样的游记,暂且将亲历的几件小事追记如下:
1. “开始学《基本法》了!”
任正非是位个性特征十分明显的人,见过他的人恐怕都会得出严谨、威严、
霸气、偏执的军人印象,尤其是在工作状态。其实,这只是任正非的a面,他还有少为人知的另一面。听老员工讲过,创立华为前后,在任正非家里是“严母慈父”。当企业家很大程度上是反人性的,千头万绪的矛盾、冲突和问题,会掩盖、改变甚至扭曲人的性格。
在访日期间,看到了任正非性格的另一面:
京都郊区的一个公园,有一凉亭,凉亭中有一大钟,众人席地而坐,任正非却大步向前,拉响大钟,高喊:“开始学《基本法》了!”然后,听到的是他惬意的大笑。远看如吾村的村长,每天清早敲钟。公园里的日本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由于反应迟钝,没有跟上任总的步伐,没有将此景拍摄下来,至今依旧抱憾。否则,将照片上传网上,绝对网红,绝对头条。
吃饭时他也大碗喝酒(在公司他极少喝酒,要喝也只是礼节性的),可以看得出他的酒量肯定不小,高兴时,也时常提议“整个小高潮”(纪平总语,她做过营销)。
在小酒馆与日本旅游的老人同唱《北国之春》和《拉网小调》时,任总唱得是如此的兴奋,如此的投入,且手舞足蹈,唱到最后,只见任总真的“热泪盈眶”,不能自已,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这位铁骨硬汉的儿女情长。
在东京郊区公园,有供人骑马游览的项目,由专人牵马,慢腾腾地围绕马场散步一圈。任正非上马后,嫌马走得太慢,甩开牵马的马夫,如二战中的苏联红军,身跨东洋马,策马扬鞭,狂奔向前。飞扬的尘土中,是边喊边追赶的日本马夫和穿着高跟鞋的中国女士,远处是任总的“dui,jia”声,真不知道东洋马是否听得懂汉语,特别是那贵州普通话,反正马儿越跑越快。
在松下电器园内,在满开(日本人形容樱花的专用语,他们不知道“怒放”更贴切)的樱花树前,与松下的领导们一起合影时,为了烘托气氛,任总冲出合影队伍,从地上捧起凋谢的樱花,撒向众人,如同婚礼上的花童,然后是惬意的大笑。
2. “华为不需要历史”
松下幸之助历史馆,是松下公司为纪念创业五十年建立的,规模宏大,资料翔实。在参观过程中,任正非对感兴趣的看得很仔细,对不感兴趣的也就是扫一眼。他最感兴趣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松下的创业阶段;另一部分是松下的国际化阶段。
参观结束后,一行人互聊观感,本人提出:“华为以后也应该建一个这样的博物馆”。
任总接话:“华为不需要历史”。
在其后,任总也多次讲过类似的话,华为确是一个不重视历史的公司,在其展厅,几乎看不到华为的历史,在公司内网上甚至也找不到多少资料。一份《华为大事记》,只有半页纸。至于华为到底是1987年创立,还是1988年创立,工商注册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天,创业时是七个人,还是八个人,注册资本是两万,还是两万一千元,至今说法不一,简直是一笔糊涂账。本世纪初,在华为的展厅还能看到领导人们视察华为的照片(华为当年被称为“常委公司”,因中央政治局常委均来视察过),如今已被华为的专利墙所代替。
很长一段时间,本人还经常被这句话所困惑,没有找到答案:华为为什么不需要历史?任正非为什么不重视华为的历史?
参观完毕,松下电器赠送任正非的是一件很大的书法作品,上书“松下七精神”(即“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仪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制定于1937年),估计是任总怕携带不便,送给了一位顾问。
看来重视历史的松下,更重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历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以往的历史是如何缔造的。伟大的历史辉煌是由核心价值观缔造的,记住历史会因珍惜自己的羽毛而背上沉重的包袱,而时刻铭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能重铸辉煌。核心价值观是任正非赋予华为的“上甘岭”,守住了上甘岭,就守住公司的未来。至于以往那些辉煌或失败,真地不重要。
这或许就是任正非“华为不需要历史”的答案吧?
3. “推倒富士山”
参观松下电器期间,任正非与松下电器的领导人初次见面,但相谈甚欢,当谈及日本经济遭遇的冬天,尤其是因日元升值造成“除了棒球选手,没有什么可出口”的困境时,任正非基于个人的分析,给出系统太阳成集团tyc539的解决方案:
因为,“日本基础设备十分完备,找不到什么地方还需要建设;日本的环保十分优秀,这么一个工业化国家,环保如此之好,是令人羡慕的,环保投资也找不到投入的地方;人们普遍比较富裕,教育也比较发达,启动内需真不知道从何入手。”
所以,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发动日本民众,推倒富士山,然后再堆起来,这样可以解决日本的三种过剩(雇佣过剩、设备过剩和债务过剩)。”
好一个“推倒富士山”!这是任氏“破窗经济学”,翻版的田中角荣“日本列岛改造计划”。
当孙萍女士吞吞吐吐地将这一段翻译给松下电器的领导们时,当时的窘迫场面可想而知,要知道富士山在日本国民心中的位置,不亚于国人心中的长城、黄河和泰山。
还好,日本是个懂礼貌修养高的民族,在座的日本人,频频点头,认真地听着,只是表情有点怪怪的。
幸好,这只是一次恳谈会,不涉及商务合同,否则,准砸!任正非讲自己不懂营销,并不是自谦。
4. “这就是现金流!”
大阪古城是大阪最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它以天守阁为中心,位于大阪市的中央区,也是游客们在大阪旅游的必到之地。大阪古城为1931年民间集资重建,外观5层,内部8层,高54.8米,7层以下为资料馆,8层为瞭望台。城墙四周建有护城河,附近风景秀丽。
在参观大阪古城时,众人皆登高远望,欣赏着周围的美景,陶醉在四千株樱花环绕的古城中。
而任正非关注的却是城中的一口古井,该井位于天守阁入口处门外。任正非站在古井旁端详良久,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道:“这就是现金流,只要保住它,这个城堡就可以守下去。”
当后来华为过冬时,任正非也说过:“大家总说‘华为的冬天’,那棉袄是什么?就是现金流。”
不知这一观点,是否是受一衣带水的大阪城中的古井的启发?
真是高人,真是高见,真是高论!
不得不服!
5. “走到头,再回”
任正非的身体状况不好,浑身是病,糖尿病、高血压和颈椎病常年相伴,得过抑郁症,还动过多次癌症手术。一位用命来守护公司的企业家,得到的更多的是苦难,是“欲哭无泪”的折磨,以消蚀健康为代价,才有外界所看到的所谓的辉煌。纵观华为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苦难史,如同华为形象广告的那双芭蕾脚,一只光鲜靓丽,一只丑陋不堪,可谓“苦难辉煌”。
在日本考察期间,任正非依然保持着散步的习惯,只要条件允许,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其实他也没什么爱好,不过是散步,聊天和读书。据说,他也打过高尔夫,但因脾气太急,打了十几杆,球还进不了洞,急了,拿起球,扔进洞,从此金盆洗手——估计是华为人原创的段子。在华为关于任总的段子很多,广为流传,只是段子的ip是谁,并不知道。
言归正传,与任正非散步绝对是个体力活,虽然他身体多病,但体质没有问题,这归因于苦难年代、军旅生涯的磨难和坚强的意志。散步时,任正非目光坚毅专注,脚步齐整有力,身体端正自然,步伐灵敏快速。这可苦了陪同散步的人,必须以竞走的步伐才能跟上,散步的队形往往是一列纵队排开,还经常看到掉队者。
任正非散步,不看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是走累了,方往回走,近两个小时左右的散步,可谓苦不堪言。记得有次问他:啥时回?
答曰:“走到头,再回!”
可,啥是个头?头在哪里?向前走得越远,回去的路程越长,这是基本的常识,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内容。
刚开始时,是三位顾问一起陪任总散步,后来,采取轮班制,一人一天;再后来,不知是哪位顾问干的,把本人被褥搬到了任总的榻榻米房间,每天清晨陪任总散步的光荣且艰巨的任务就这样落到本人的头上。实在无奈,否则这位顾问不会出此利己害人的下策。从此,本人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就是散步!
从任正非的散步悟出:意志的力量可以弥补体力,一个人能行多远,取决于其体力,更取决于其意志,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6. “这就是工匠精神”
在从京都到东京的新干线上,本人特意带任总到车头,观察司机的驾驶行为。因为八十年代末在日本时,新干线司机的操作给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到新干线的车头,隔着一层玻璃,可以全览司机的一行一动。在启动时,驾驶员会用手指确认操作工具,然后用手朝前方一指,才开始进行启动,而且口中念念有词。行驶过程中,也会经常用手指指向前方,然后说一声“前方,要西”。当司机看到路基上有鸣笛或减速信号标志时,司机也是先作动作,然后手指确认,口中念叨。停车前,司机则会再次用手指确认方位。动作潇洒、规范、流畅。
本人还亲眼所见,日本的主妇出门离家时,也是手指眼盯煤气、电灯和自来水开关,口念“要西”。
这就是日本人的手指安全确认。
手指安全确认:是一种通过心(想)、眼(看)、口(述)、手(指)的指向性集中联动而达到强制性集中注意力,正确操作的一种作业确认方法。“手指确认”就是指,将某项工作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编写成简易口语,当作业开始的时候,不是马上开始而是用手指出并说出那个关键部位进行确认,以防止判断和操作上的失误。
“手指安全确认”源自于日本的“零事故战役”。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作现场的死亡人数也曾逐年增加。为了有效遏制这种局面,日本自1973年起开始推行工作现场“零事故战役”,旨在解决工作现场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确保工人身心健康。其具体方法就是“手指安全确认”法。自己开始进行确认检查,每走到一个设备跟前,都要用手指进行确认,嘴里说着“要西(好)”。
当任正非看完新干线司机的手指安全确认后,对本人讲:
“这就是日本人,这就是工匠精神,这就是日本人的可怕之处,这就是中国人最欠缺的!”
简直是一语中的!不得不再次惊呼:高人,高见,高论!十五年前,任正非就发现了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十五年后,国人们才开始讨论神马是工匠精神!
2015年,任正非为转载《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专门写了编者按:
“我们公司也有工匠精神,我们从年产几百万,到年产4000亿是怎么过来的,多少辛酸泪。我们要重视技师文化的建设,给他们合理报酬和激励,文员、支付系统的员工……都是一种特殊的技师,我们都要关怀。李建国是工匠第一人,他的任务是要让千万技师、技工成长起来,我们要后继有人。我们质量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顺便查了一下搜索引擎,关于“手指安全确认”的知道词条下,有人提问:“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是一种管理法吗?”
仅有一位高人的标准答案是:“说简单点,就是指手画脚,算是吧。”
我,不敢:哈哈,
只能:呵呵!
7. “华为也会有的”
访日期间,日本企业给以任正非最高礼遇的接待,本人也狐假虎威地感受到被人尊重的幸福,一雪当年在日本打工时受到的羞辱。日本人对于弱者显示的是礼貌,对强者显示的是尊重。他们崇尚实力,崇尚势力,而不势利。对于日本和日本人最好的应对是展示自己的实力,而不是一味地排斥,或者仇恨。很多国人的仇日心态,是非理智的行为。当然,这与我们的宣传有关,一方面喊着一衣带水,世世代代友好,另一方面又花费巨资炮制奇葩的抗日神剧。
在华为创立之初,任正非就号召向三个民族学习:学习日本人的精细,学习德国人的严谨,学习美国人的创新。最近,任正非还在为日本产品站队,“我十多年前,也买了个日本松下的洗衣机,松下爱妻牌,80年代买的,我都换过两三次房子了,这东西还不坏,如果华为的产品也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得了了。”显然,这是在向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致礼。
访问nec(日本电气)时,中午就餐是在其总部21层,刚一入门,居然是精巧的日本园林式的餐厅,琴声优雅,修竹成林,流水潺潺,真是别有洞天。当天吃的是什么早已忘记,但其餐厅的格调至今难忘。
餐后,任正非环顾四周,自言自语道:“华为也会有的”。
当2003年,华为总部搬到坂田,之后在f区的员工餐厅旁,建了个贵宾餐厅(现已弃用)。第一次进入贵宾餐厅,惊呼:这不就是nec的翻版吗?几乎是同样的格局,同样的琴声、修竹和流水,只不过面积更大。
这就是任正非的一杯咖啡主义,行万里路,一路吸纳正能量。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初版中,任正非寄语年青人六个字:“视野、意志、品格”。广阔的视野首先来自于行万里路。看得多,视野才高远。
至今,有个问题一直没搞清,这就是nec的餐厅是如何移植到华为的?如果没有向nec索要图纸,那只能依赖于任总强大的记忆力,那么问题又来了,nec的餐厅设计又是如何在任总的头脑里储存了至少有七八年的时间?或许是因为任正非大学所学的是建筑专业。
领先者,必有领先之道。华为的每一项变革、每一条举措、每一个行动都与组织战略意图强关联,弹无虚发。上下同欲者,胜;力出一孔者,强!华为高层认为企业最大的浪费是经验教训的浪费。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当下和未来,中国企业借鉴华为30年风雨路所沉淀的经验与教训很有现实意义。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邓斌,对华为近距离跟踪研究18年所输出的“学习华为三部曲”,解码华为管理之道,解构华为成长之路,解读华为学习之法,系统还原了一个世界级卓越企业的真实管理实践,是华为资深员工看了普遍产生强烈共鸣的一套书,您值得拥有。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太阳成集团-太阳成集团tyc539 » 《北国之春》发表21年:华为再次熬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