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组织:有组织 vs 无组织|书享界-太阳成集团
华为管理培训
企业出书策划

敏捷组织:有组织 vs 无组织|书享界-太阳成集团

  • 来源:书享界
  • 作者:万维钢,科学作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

“敏捷”的意思就是在vuca(多变的volatile)、不确定的(uncertain)、复杂的(complex)和模糊的(ambiguous)的环境中能够快速反应。vuca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军提出的,用于描述新时期的战场局势。美军在战争中非常喜欢搞管理实验和管理改革,容易出新思想,也给商业界培养了很多管理人才。西方商业界也跟中国的企业界一样,喜欢用战场比喻商场。

如果商场是战场,仗都是怎么打赢的呢?

老一辈的企业家会告诉你组织的重要性。中国这么多年以来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组织优势。历史一再证明,有组织的队伍一定会打败无组织的队伍。

做好宣传和教育,让全公司上下思想统一,确保领导有威信、员工忠诚,要求令行禁止、如臂使指,你就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相反,如果一家公司像一盘散沙,领导层山头林立,员工军心涣散,那就必定什么事都办不好。

根据这个理念,有的公司动不动就组织一场集体活动,以加强组织纪律和提高员工的等级意识。有的公司会给员工做日常性的“团建”,比如有的理发店每天早上当街高喊励志口号。

但是,这一套对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好像不是那么好使。有的“90后”根本不管什么纪律、威信和等级,一言不合说辞职就辞职。现在,很多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根本就不搞这一套,反而还都是好公司。

这是什么道理呢?难道说“组织”不重要了吗?

事实是组织现在更重要了,但是在你需要的可能不是传统的那种组织。“敏捷组织”这个词尽管尚未流行,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概念。换一本别的书可能就叫“扁平化”“去中心化”“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这个意思就是说:在如今这个新时期,如果你想做高级的业务,你就需要更高级的组织形态。

跟同类图书相比,霍尔比契这本《敏捷组织》的好处是:它是一本专业著作,内容很系统,有理论、有文献、有案例、有问答,条理非常清晰。本书的中文版译者之一眭灵慧先生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副总裁,分管了公司研发项目管理,而且对管理学很有研究。我仔细研读了这本书,还特意与眭灵慧先生进行了沟通交流。我帮你捋一捋敏捷组织的逻辑。

《敏捷组织》 琳达·j.霍尔比契/著 刘善仕 眭灵慧/译

公司的竞争优势一般有三种。第一种竞争优势是“结构性”,也就是巴菲特说的“护城河”。比如你有一门特别领先的技术,或者一个特别知名的品牌,或者一个垄断特权,这些就是结构性的,是别人想抄都抄不走的优势。第二种竞争优势是“低成本”,比如现在越南工人工资低,这也算是一种优势。

传统企业,要么像发达国家的超级大公司靠的是结构性优势,要么像发展中国家的公司靠低成本优势,在管理风格上都是向内看:我把自己的人管好、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外部因素对我影响不大。

但是,现在很多高科技公司,特别是互联网行业的公司,面对的是vuca的环境。在技术层面,大家都差不多,特权你没有,人才自由流动,业务在全球,市场随时变化,公司可能还是刚刚成立的,那你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差异化”,也就是第三种竞争优势。

你必须找到一个独特的市场定位,并做到极致,占据一席之地。这样的公司必须向外看,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这样的公司就特别需要敏捷组织管理。

敏捷组织管理对公司高层和普通员工都提出了挑战。

高层的挑战是如何才能既适应市场的变化,又保持自己的特色。如果你坚持一个不变的战略——我就要生产这样的产品,那么市场变了、消费者不再喜欢这样的产品了,你怎么办?如果你干脆就没有战略,只看市场上什么好卖就做什么,那你就不会在一个方向上深耕,你的产品就没有真正的竞争力,也就谈不上差异化。

高层到底应该坚持什么呢?答案是使命和愿景。比如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围绕这个使命,公司的技术可以不断更新,商业模式可以不断调整,但是这个使命不变。有使命和愿景的公司就如同一台有了灵魂的机器。

有了使命和愿景,再去积累商业模式和技术上的竞争优势;确定了商业模式和技术方向,再去建设公司组织细节、匹配相关的人才。

眭灵慧先生的说法是,公司其他人员都可以随时变动,但是核心团队必须稳定。他们必须“上接天气,下接地气”。所谓上接天气,就是保证战略独特性,给员工讲一个好故事,构建好使命,做好公司的愿景管理,让员工始终知道该选择哪个方向。而下接地气,就是对人性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

多数中国企业现在仍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讲究命令与控制。每年年底制订计划,通常要考虑未来3~5年的销售、利润和成本,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往往分开,制订计划的只是制订计划,执行计划的人只是执行。这样的管理是把执行者当成了工具。

高科技公司可不是这么干的。雷军说“小米没有战略”,任正非说“战略是打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雷军说的没有战略并不是真没有战略,而是战略的敏捷化,敏捷地响应用户需求。而这样的公司就不能用“工具人”了,领导者必须指望在一线奋斗的员工自己有想法、能给公司战略提出建议,甚至敢直接调动资源指挥行动才行。

这样的人才不是螺丝钉,管理这样的人得像职业足球俱乐部管理球星一样。你得真正以人为本,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长分配工作,而不是按照一个死板的岗位说明书安排人。你必须让人产生工作的愉悦感,你得关心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为了研究高水平人才的工作模式,眭灵慧先生特意关注过一些人,观察他们上班都在干什么。他发现他们只是漫无目的地打开电脑文件夹看一下就关掉,又打开另外一个。他还发现一个特别常见而公司ceo永远都听不到的人才离职原因:工作无聊。这些人在离职之前不是感觉焦头烂额,而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坐着无聊。

高水平人才最看重的是这份工作能不能让自己成长,所以他们关心的优先级如下:

第一,有没有成就感;

第二,使用的技术是不是世界领先;

第三,公司氛围是否令人愉快;

第四,工资收入。

这是不是有点像一些球星,宁可少拿工资也不愿意到某些国家的俱乐部踢球?

我还特意问眭灵慧先生:如果你们公司精心培养了一位人才,你会不会担心他的忠诚度呢?眭灵慧先生的回答是高科技公司对忠诚度有新的理解,高水平人才不是忠于某家公司,而是忠于自己的职业。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公司,甚至可以同时服务几家公司。

但是公司并不会担心高水平人才拿了钱不好好做事,或做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为什么呢?眭灵慧先生的回答是高水平的人才都要树立自己在整个行业的口碑,绝不做有损职业道德的事。

高水平人才都是社会化的。他们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他们非常重视个人信誉。我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正是这样,每个人都是宁可自己吃点亏也要有个好名声。其实,高科技行业的圈子都不大,业内人士互相都认识,信誉实在太重要了。

高水平人才最不好管,其实也最好管。敏捷组织要做的就是把工作充分模块化,把接口做好,让人才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又容易互相合作。敏捷组织强调员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尽量减少管理层级,让一线员工能直接向高层提供反馈。敏捷组织既有明确的价值观和战略目标,又有灵活的组织文化,让人才来了就知道该干什么。

现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几乎都已敏捷化了。霍尔比契认为,不仅仅是高科技公司,而是所有公司,甚至包括像政府、学校、医院这些机构也都应该敏捷化,敏捷组织一定超越传统组织。但是,整天讲纪律、等级森严、高喊励志口号的那些组织肯定不敏捷。

也许,其中的道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许,有些传统行业就是不需要敏捷。也许,把一群人训练成一个拳头,集中力量办某些大事就是效率高。

但是,敏捷化这个趋势是存在的。中国要产业升级,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要用创新带动新时期的经济增长,不会敏捷不行

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传统行业都在跟高科技结合,比如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在做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大多家电品牌都在做智能家居。那么,这些公司就至少需要一个二元管理模式:一部分人讲纪律和执行,另一部分人讲敏捷。

好消息是中国的年轻一代非常适合敏捷组织。眭灵慧先生说,中国高校里正在传授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工作方式,还有越来越多的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人回国,他们都是在敏捷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这些人不仅适应中国科技发展的智力需要,也对敏捷的工作环境提出了要求。

不爱听“命令与执行”的年轻一代,可不是不爱公司。全世界最先进的公司都是相似的,落后的公司各有各的落后之处。讲自由,爱分享,充分发挥自我,追求工作乐趣和成就感,这是所有高水平人才的共同特点和普适价值取向,这跟会不会机器学习技术没关系。

员工有使命感、有价值观、自由敏捷、敢想敢干、人人如龙,这样的组织就是敏捷的。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是这样的。

《华为管理之道》邓斌/著

关于书享界:

广州书享界信技术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企业家出书策划 · 华为管理培训和咨询。由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华为管理之道》作者邓斌先生创办。自创办以来,书享界持续关注商业进化的前沿理论与实践,为企业提供与时俱进的知识产品服务,包括《华为管理之道》、《秒懂力》等系列课程、战略管理咨询、工作坊、企业家出书策划等。其中金牌课程《华为管理之道》已讲授300余场,深获好评,同名在线课程订阅数超过17万人。

书享界保留所有权 |太阳成集团-太阳成集团tyc539 » 敏捷组织:有组织 vs 无组织

分享到: ()

评论区 抢沙发

华为管理培训 · 企业出书策划

服务案例联系书享界
网站地图